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是一种类似低倍生物显微镜的新型的高频率眼科B型超声影像检查仪器,它的应用在青光眼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UBM不但不受眼压高低、角膜、前房混浊及炎症的影响,而且,还具有分辨率高、无痛、无侵入、无组织损害的特点和优势,可清晰观察和精确的测量活体的眼前节结构,是一种能清晰的显示现有的其他方法难以观察的眼前段“盲区”结构状态的高新技术手段。本文就UBM对青光眼疾病的诊断、治疗及手术疗效评估作一综述。
1UBM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
11UBM的工作原理一种观察眼前节活体组织的由高频率换能器(50~100兆赫)临床B型超声仪共同组合而成的新型仪器UBM是由加拿大医生Pavlin等设计的,UBM探头所发出100MHz的射电频率扫描组织,组织返回的射电频率信号被同一个探头所接收,所探及的组织越深,其射电频率衰减部分的信号越大,通过繁杂的信号传递、放大和系统处理形成眼前段二维图像,用这种技术很容易地作某种形态学的评价,比如测量距离和角度,而且这些图像处理后的结果可打印出来或者保存在计算机里。UBM分辨率可达50 μm,探查组织深度为5 mm,探头频率可达100 MHz,有关的检查信息被分成512×512个记录,扫描速度8幅/秒,扫描面积为5 mm×5 mm。
12检查方法UBM在检查操作时一般要求患者取仰卧位,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3次,根据受检者眼裂的大小将大小适中的眼杯安置于结膜囊内,在眼杯中放入适量接触剂(10 g/L甲基纤维素),形成水浴环境,将UBM探头浸入到生理盐水中,调整探头使其与欲检查部位始终保持垂直,在同一经线上尽可能向后扫描。检查时,嘱患者上、下、左、右转动眼球,每只眼均采集中央前房及上方、鼻侧、下方和颞侧象限的图像,扫描图像可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当收集的图像最清晰时,通过控制脚踏板来保存图像。扫描时注意避免按压眼杯\[4\]。通过计算机测量与眼前节相关解剖结构参数,如中央前房深度(ACD)、房角开放距离(AOD)、房角开放度数(AA)、巩膜\|睫状体夹角(SCPA)和小梁睫状体距离(TCPD),并客观记录检查结果。
2UBM在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
21原发性青光眼临床上将原发性青光眼分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二类。
21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我国青光眼主要以PACG为主,约占青光眼的796%~8613%[1]。PACG的UBM图像上主要有3种不同表现:(1)瞳孔阻滞型:常见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少数慢性闭角型青光眼。UBM图像显示:AOD浅,晶状体位置靠前,瞳孔缘相对位置偏前。(2)非瞳孔阻滞型:如高褶虹膜综合征,其ACD不是很浅,单靠房角镜检查很难做出诊断。UBM图像显示:AOD大致正常,虹膜比较平坦,在房角入口处突然变窄,甚至关闭。虹膜根部较厚,附着点相对靠前,在房角处可见不同程度的“高坪样”隆起,与小梁网同位。借助UBM检查我们还可以发现:睫状突位置前移,将虹膜根部推向房角方向,形成房角突然变窄的特殊形态。(3)混合机制型:多见于虹膜膨隆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借助UBM检查我们发现:ACD较浅,虹膜根部明显膨隆,说明混合机制型仍然具有瞳孔阻滞的因素。刘坤等\[2\]通过UBM观测发现:PACG眼前节的解剖结构参数:ACD、AOD、AA、SCPA及TCPD都明显小于正常眼。蔡鸿英等人\[3\]通过UBM研究显示: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引起瞳孔括约肌麻痹,瞳孔开大,虹膜膨隆,眼前节结构更加拥挤,所以瞳孔阻滞成为主导作用。
212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与PACG病的最大的不同的点是POAG病情进展缓慢,往往没有明显自觉症状,发病的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的重要和困难。开角型青光眼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在临床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鉴别上以往主要依靠房角镜检查,而房角镜检查的结果主观性较大,不利于随访比较,且房角镜检查存在一些自身的局限。利用UBM观察和测量发现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ACD、AA、SCPA,AOD和TCPD均明显大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各相应参数。Pavlin等曾报道:TCPD是一个重要参数,可以很好反应睫状突位置,可由SCPA所决定。在UBM观察和测量的结果显示,SCPA在闭角型青光眼中的数值较开角型青光眼窄,睫状突的位置也较前旋,房角开放距离在PACG尤其短,表示闭角型青光眼的前房结构较拥挤,而前房越拥挤则房角关闭的机率越大,此结论与以往认为的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理相同\[4\]。
22继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是其他眼病所引起的青光眼,病因大多因为晶体脱位、炎症及眼外伤等。Pavlin等观察发现,晶状体轻度脱位时,应用UBM直接观察晶状体的位置及晶状体赤道部与睫状突之间的距离。UBM可以探及悬韧带回声延伸,悬韧带异常处晶状体呈球形改变,睫状体变扁平。UBM对于因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的继发性瞳孔阻滞性青光眼的诊断同样也很有帮助。由于虹膜睫状体炎的炎症反应比较重,通过UBM观察发现,除虹膜前粘连外,还存在严重的虹膜后粘连及虹膜与晶状体表面接触部位完全粘连,而虹膜变得平坦,并没有出现虹膜膨隆现象,后房存在。结合睫状突及悬韧带的炎症反应表现,便可明确诊断。
23发育性青光眼婴幼儿型青光眼一般发生在3岁之前,常为双眼发病。临床上表现为角膜水肿、Descemet膜破裂、前房加深、前房角发育异常、眼压升高、视乳头凹陷萎缩等。朱晓青等[5]利用UBM研究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眼前节结构,因UBM可不受角膜水肿和混浊的影响,从眼球横断面观察房角结构可见:(1)角膜因水肿而前后表面反光带欠清晰,结构模糊。(2)角巩膜缘增宽,结构模糊,巩膜变薄。(3)前房轴深增大。(4)前房角:①巩膜突与房角顶点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大多数患者的巩膜突尖端位于房角顶点的后外方);②房角隐窝消失;③宽房角。(5)虹膜平坦且薄。(6)睫状突长度及厚度增大,并向前向内移位,部分与虹膜相贴。(7)睫状肌纵行纤维附着于小梁网上。以上特征是该病的发病基础。
24特殊类型青光眼
241恶性青光眼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又称恶性青光眼,这是一组多因素的难治性青光眼。常并发于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临床主要特点是发作时前房极浅甚至消失,眼压显著增高,应用缩瞳剂不仅不能降低眼压,反而导致眼压升高。UBM测量结果显示睫状突与晶状体完全相贴或十分接近,ACD极浅甚至消失,虹膜从根部到瞳孔缘部与角膜内皮完全相贴而无间隙,房角关闭,睫状体增厚、肿胀并向前旋转,抵于虹膜根部,堆积在虹膜根部和向前移动的晶体赤道部之间的空隙中。后房消失。
242色素播散综合征和色素性青光眼色素播散综合征常见于近视眼患者,双眼发病。经若干年后将有25%~50%的患者将发展为色素性青光眼[6]。UBM扫面可见:(1)ACD深。(2)前房角宽。(3)虹膜向后凹陷,虹膜后表面的色素上皮与晶状体前面、晶状体悬韧带广泛接触。(4)典型者虹膜中部变薄。(5)实用缩瞳剂或虹膜周边切除术后,虹膜变平坦。
3UBM在抗青光眼术后的应用
31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应用采用UBM的对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术前术后的观测发现:ACD加深,房角增宽开放,虹膜根部变薄而平直、屈膝面消失、表面可见凹陷的激光斑、前后房沟通、虹膜根部组织远离小梁网,瞳孔阻滞因素消除。经UBM测的房角结构参数均有所增加。UBM的测量的结果反映了整个房角变化的情况。如果预测房角有再关闭的可能,则要再次行虹膜周切手术治疗。
32在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观察采用UBM对小梁切除术术后滤过通道进行任意切面观察,可清晰观察滤过泡的形态、滤道的内、外口及周围结膜、巩膜瓣的情况,即滤过通道是否通畅,有无内外口阻塞或睫状环阻滞等。从而分析滤过手术失败的原因,从而做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33非穿透小梁切除术采用UBM对非穿透小梁切除术后的扫描可清晰才显示在巩膜瓣下的液性无回声间隙,观测非穿透区保留的小梁网组织厚度是否合适,深层巩膜床是否薄等。发现术后眼压控制理想者均存在巩膜瓣下的液性无回声间隙。
34抗青光眼术后的并发症病因的观察脉络膜渗漏及睫状体脱离是青光眼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李琳等[7]研究发现通过UBM观测可对脉络膜渗漏及睫状体脱离做出特异性的诊断,其特征性表现为:可发现睫状体脱离区和脉络膜脱离区内存在无回声区或低回声网状图像区域,睫状体位置前移、前旋,睫状体平坦部向眼中轴部位移动。所有患者的睫状体脱离均为360°全周脱离。
4总结与展望UBM作为一种对房角及相关解剖结构的实时观察测量的新的眼内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了B超和低倍显微镜的特点,借助UBM的检查,有助于全面的了解眼前、后房的情况,对于青光眼疾病临床诊断、治疗方案设计、手术疗效评估和术后追踪观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目前其他眼科仪器所无法比拟的,它的用途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
1]张鸿儒,欧阳珊,李睿姝,等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4:2706\|2708,2723
\[2\]刘坤,严正,杨桦,等两类青光眼眼前节结构在超声生物显微镜下的表现\[J\]中国眼科杂志,2000,18(8):501\|502
\[3\]蔡鸿英,高健民,黄思慧,等闭角型青光眼的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4):303\|305
\[4\]顾青,潘波超声生物显微镜在眼前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6):542\|544
\[5\]朱晓青,李志辉,林丁,等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测原发性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眼前节形态特征\[J\]中华眼科杂志,1999,35(4):300\|304
\[6\]卿国平,王宁利色素播散综合征和色素性青光眼\[J\]眼科,2013,22(1):10\|13
\[7\]李琳,李冬育,赵春梅,等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及诊断青光眼术后睫状体脱离\[J\]眼科,2001,10(6):338\|3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