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期刊介绍编委会投稿须知稿约期刊订阅广告合作联系我们留言板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欢迎访问,欢迎查询,欢迎引用!敬告作者投稿成功的标志是收到邮件回执。投稿出现问题邮箱wangtaohong@wangkantong.com,网站技术支持QQ1172987239。

本刊对投稿新要求:1.如果作者是第一次投稿,请务必用自己邮箱注册,并请认真填写作者单位详细通讯地址和第一作者手机,以便能及时准确收到杂志。2.文章必须有中文摘要,近5年参考文献至少3条。详见本刊投稿须知。本刊已同“中国知网”签订独家上网协议。

本刊2024年第5期杂志正在快递寄出,如果有作者没有收到杂志请与本刊编辑部联系,说明第一作者姓名和联系方式。

本刊2024年第5期杂志基本信息已经登载在本刊网站,欢迎读者、作者查询引用。

两种不同类型自锁托槽对比研究的进展
作者:孙思路1 张景慧2? 
单位:1.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 2.内蒙古包钢医院 
关键词: 
分类号:R 783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3,40(2):143-144
摘要:

  近年来,自锁托槽的结构更合理、使用更方便,应用更普遍。目前自锁托槽主要有两种类型,即主动自锁系统与被动自锁系统,两种托槽都可以通过结扎主动加力,而锁是否对弓丝主动施力是两者的主要区别。本文从牙弓宽度、牙根吸收、滑动阻力、转矩、口腔卫生及支抗丧失等方面,对两种类型的自锁托槽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两种类型自锁托槽的比较
1.1 牙弓宽度 多数患者牙列拥挤仅仅是由于牙槽部狭窄造成的,而本身颌骨基骨的发育都处于正常范围内。这可能是由于患者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咀嚼或口周肌功能未得到较好的锻炼,影响了牙弓的正常发育。如果能进行唇舌等口周肌功能训练,同时给予适当的正畸治疗,能有效增宽牙槽骨的宽度,从而解决部分患者的牙列拥挤问题。Ezgi Atik等[1]学者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自锁托槽矫治非拔牙患者牙列拥挤后牙弓宽度的变化做了研究,发现治疗前后两组牙弓宽度的增加在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被动组的上下颌尖牙扩展优于主动组,可能原因是两种托槽在上颌尖牙预置的转矩不同所致;但对于下颌第一磨牙,结果显示主动组在下颌第一磨牙与下牙弓周长的扩展优于被动组,分析原因是主动组自锁托槽在第一磨牙上的转矩较被动组的转矩小,因此主动组患第一磨牙相对更直立。以上是通过非拔牙矫治得出的结论。Rehana Bashir等[2]通过对I类双颌前突患者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来进行研究,6个月后进行测量,得出被动组使上颌牙弓宽度扩展的更大,尖牙间和磨牙间增量宽度分别为4.89、3.41 mm,而主动组尖牙间和磨牙间增量宽度分别为4.2、2.77 mm,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摩擦阻力不同导致。综上所述,对于牙弓宽度的比较,在矫治中期无论拔牙与否,尖牙间宽度的增加是被动组优于主动组;而在磨牙宽度扩展中,非拔牙病例是主动组优于被动组,拔牙病例是被动组优于主动组。但在矫治结束后,无论是尖牙部位还是磨牙部位,两者间并无显著性差异。
1.2 牙根吸收 牙根吸收是指牙根的表面、根尖或牙髓腔面有骨质的缺损,在正畸治疗中有牙根尖端钝化或变短的情况称作牙根吸收。自锁托槽可以扩大牙弓的宽度,但两种不同类型的自锁托槽对弓丝的主动压力不一致,所以有学者针对两种类型托槽对牙根吸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有研究认为,主动组的牙根吸收量高于被动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也有研究显示,使用主动自锁托槽组的患者牙根吸收率为13.64%、牙根吸收长度为(1.21±0.38)mm,使用被动自锁托槽的患者的牙根吸收率为9.09%、牙根吸收长度为(1.16±0.47)mm,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自锁托槽,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弓丝滑动阻力 在正畸治疗中,当托槽、颊面管与弓丝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会产生摩擦力。只有克服摩擦力后,矫治力才会作用于牙齿,使牙周组织产生生物学反应,从而移动牙齿。但当矫治力过大时,牙周膜的毛细血管容易塌陷或被压闭血流受阻,牙槽骨发生玻璃样变,牙齿停止移动。主动与被动自锁托槽的摩擦力一直被许多学者研究。有研究认为,被动型自锁系统的摩擦力小于主动型自锁系统的摩擦力。认为该两种类型的自锁托槽初期与圆丝结合时,实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而后期与不锈钢方丝结合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可能的机制是两种托槽的设计不同而导致。被动型属于滑道式,主动型属于弹簧夹式,当使用圆丝时,主动型不与弹簧夹接触,因而具有较低的摩擦力;当使用方丝时,弓丝变粗时与弹簧夹广泛接触,其摩擦力也变大,但是因为被动型自锁托槽属于滑道式,所以并不存在该情况。Renata C. Leana等[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润滑剂对自锁托槽与弓丝摩擦力影响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认为托槽类型与润滑剂间无显著交互作用,被动自锁托槽的摩擦力小于主动自锁托槽。综上所述,两种不同类型自锁托槽所产生的摩擦力大小在不同情况下是有区别的。当矫治初期使用圆丝时,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矫治后期使用不锈钢方丝时,被动自锁托槽的摩擦力小于主动自锁托槽;在后期研究润滑剂对自锁托槽与弓丝摩擦力的影响时,也同样得出了被动组摩擦力小于主动组摩擦力的结论。
1.4 转矩 转矩反映了牙的唇(颊)舌(腭)向的倾斜度。正畸矫治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有良好的转矩控制。影响转矩控制的因素包括牙齿形态、弓丝类型和尺寸、托槽槽沟尺寸、托槽粘接高度、转矩辅弓等。有研究显示,主动自锁托槽较被动自锁托槽扭矩表达更明显。近几年,有人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自锁托槽对前牙转矩的控制,通过测量发现治疗结束后,被动组上切牙较主动组上切牙更直立,更利于发挥上前牙的切导功能。而下前牙恰恰相反,主动组较被动组更直立,这样更有利于发挥下前牙的美观功能。分析原因可能为在前牙内收过程中,主动托槽的盖片对弓丝的卡抱形成了一个力矩,对前牙的转矩控制起到了较好的矫正效果。综上所述,主动型自锁系统对前牙转矩的控制较被动型自锁系统更有优势。
1.5 支抗丧失 在正畸治疗中,支抗控制是正畸治疗成败与否的关键。当矫治力施加到需要移动的牙齿上时,必然同时产生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抵抗矫治力反作用力的结构,称之为支抗。Ramadan Abu-Shahba等[4]对主动和被动自锁托槽的尖牙回缩率和支抗丧失进行研究,发现两者对尖牙回缩率及支抗丧失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ona A. Montasser等[5]对传统Victory系列托槽、SmartClip被动自锁托槽以及Time3和SPEED主动自锁托槽之间的力损失做了研究,得出传统托槽力损失最低,SmartClip和Time3之间力损失没有差别,但两者的力损失均小于SPEED。所以,初步得出主动和被动自锁托槽在正畸矫治过程中,支抗丧失方面并无太大的区别,但是对于不同品种的托槽还是略有不同,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6 疼痛 传统的固定矫治是通过矫正扭转牙、异常的牙弓以及颌骨的异常来达到矫正的目的,佩戴固定矫治器的患者会产生较多的不适反应,其中最严重的就是疼痛。疼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在正畸矫治过程中,矫治力作用在牙齿上,使牙周组织发生相应的生物学反应来完成牙齿的移动。正畸力的作用可使牙髓内局部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髓腔内压力增高,以致于牙髓内微循环出现障碍。牙周膜在力的作用下可发生各种不良反应,如受压、缺血、无菌性坏死等。有研究表明,自锁托槽较传统托槽在正畸矫正初期更能减缓患者的疼痛,之前有学者对两种不同类型自锁托槽疼痛对比进行了研究,结果为主动托槽组初始正畸疼痛发生率为60.8%、被动托槽组为56.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初步得出自锁托槽对患者的疼痛无明显影响。
2 小结
  两种不同类型的自锁托槽在正畸矫治过程中,无论是在牙弓宽度的扩展上还是减小摩擦力、转矩控制上都有较好的矫治效果,但是两者间在某些方面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在弓丝滑动阻力上,使用不同的弓丝,两者产生的摩擦力不同。矫治初期使用圆丝时,两者间没有明显的区别;矫治后期使用不锈钢方丝时,被动自锁托槽的摩擦力小于主动自锁托槽的摩擦力,其他情况也可以得出被动组摩擦力小于主动组的结论。在前牙转矩的控制上,主动自锁托槽则更占优势,但在牙根吸收和支抗丧失上,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对于牙弓扩展方面,不同学者所得出的结果不一致,还需要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目前,在疼痛、口腔卫生等方面对于两者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为正畸治疗提供更多的指导。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Ezgi Atik,Bengisu Akarsu-Guven,IIken Kocadereli,et al. Evaluation of maxillary arch dimensional and inclination changes with self-ligating and conventional brackets using broad archwires [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and Dentofacial Orthopedics,2016,149(6):830-837.
[2] Rehana Bashir,Saurabh Sonar,Puneet Batra,et al. Comparison of transverse maxillary dental arch width changes with self-ligating and conventional brackets in patients requiring premolar extraction-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J]. International Orthodontics,2019,8(6):1-6.
[3] Renata C. Leal,Roberta T. Basting,Puneet Batra,et al. Role of lubricants on friction between self-ligating brackets archwires[J]. The Angle Orthodontist,2014,84(6):1049-1053.
[4] Ramadan Abu-Shahaba,Ahmed Alassiry.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maxillary canine retraction rate and anchorage loss between two types of self-ligating brackets using sliding mechanics[J]. Journal of Orthodontic Science,2019,8(3):1-11.
[5] Mona A. Montasser,Tarek El-Bialy,Ludger Keilig,et al. Force loss in archwire-guided tooth movement of conventional and self-ligating brackets[J]. Europe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2014(36):31-38.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加入收藏
友情链接   中国知网-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搜狐邮箱 中国知网 中华预防医学会网站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博文采编官方网站 CNKI翻译助手 网易VIP163邮箱 网易126邮箱 网易163邮箱 雅虎邮箱 新浪邮箱 QQ邮箱 鞍钢总医院网站 丁香园 好医生 疾病查询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编辑部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健身街3号(鞍钢总医院院内),邮编114002
电话:0412- 6327774 ,0412-6706630,传真:0412-6327774
网址:www.zgyjgyyxzz.com  邮箱:yjyx1984@vip.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博渊星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电话:010-63361626
京ICP备10041176号